为什么在骨龄和生长学评价中强调应用生长图表?
发布时间: 2023-08-24 预览次数:

生长图表均以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数据构建,描述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具有直观、使用简便的优点。数十年来,在国内外儿童生长发育评价中生长图表得到了广泛应用。大部分生长图表以百分位数表示,欧美国家惯用9条百分位数曲线,而我国则常用7条百分位数曲线(3rd, 10th, 25th,50th,75th,90th,97th)。

由于Z分值是相对值[Z=(测量值-平均数)/标准差SD],消除了不同人群间生长学指标绝对值的差异,所以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对于偏态数据,Z分值的计算不能采用上述正态分布情况下的计算公式,而是应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调整为近似正态分布后,采用概率单位与百分数对应表进行转换得出Z分值。相邻两条百分位数曲线之间的间隔称为一个百分位数区间,相当于0.67 SD。

在选择应用生长图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所依据儿童数据的来源。生长图表的制定依据的是正常儿童,还是特定条件下的儿童数据,其种族背景与所欲应用的人群是否一致;

2、所依据儿童数据何时搜集。因环境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随社会经济状况的明显好转,儿童生长发育会出现加速的长期趋势,所以生长图表选用不当将会得出错误的评价结果。例如,原CHN法骨龄标准应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儿童,但因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儿童生长发育出现整体加速的长期趋势,已不适用当代儿童,如果仍然使用,将会高估了当代儿童的骨龄,对应用产生误导。

3、构建生长图表的统计学方法。根据目前国内外对生长学数据的分析来看,生长学指标数据大都为偏态分布。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统计模型制订生长图表,并要经过严格的统计学检验,证实生长图表与原始生长学数据的分布相一致。这样做不仅能够得出准确的参照标准,而且也能够得出正确的百分位数与Z分值(SDS)的转换。拟合符合实际数据分布的生长学指标百分位数曲线一直是对国际生物统计学的挑战,近些年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LMS和LMSP(BOX-COX 幂指数分布,BCPE)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最新方法,为世界卫生组织构建2006年、2007年儿童生长图表所选用。

所以,我们在编写的骨龄应用程序中,均采用了以当代中国正常儿童数据为基础,以BCPE模型制订的百分位数生长图表,并可自动进行Z分值的正确转换。

应用生长图表的方法有:

1、得出个体生长学测量数值相当于正常人群50th百分位数时的年龄(在测量指标为骨成熟度时得到骨龄);

2、得出个体生长学测量数值在同龄组内所处的位置,使用适当模型拟合的生长图表而得出的标准化的Z分值(SDS)数据。因Z分值是相对数值,消除了不同人群绝对值差异影响,所以有利于应用国际间以SDS数据提出的评价方法和预测模型。

3、在人群筛查中,根据设立的特定阈值筛查出特定儿童。

4、将一定时期内多次测量数据,同时在生长图表中显示,可能直观地分析儿童生长发育的纵向变化。

随电子档案和儿童保健病例应用的逐渐普及,将生长图表加入其中,能够改进信息的实用性,减少错误,增强工作效率。


【金骨龄】专业骨龄及生长发育研究机构,中国骨龄行业标准制定者张绍岩教授任首席科学家,致力于提供适合中国当代少年儿童的骨龄评价技术和生长发育评价服务,独立研发了适用于医疗、体育、司法及母婴行业的骨龄软件

【热门文章】

再谈《为什么骨龄修订标准应用TW3法》

为什么在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使用骨龄?